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鱼台县老砦中心中学 > 公司动态 > 教育随笔(初中数学)

公司动态

教育随笔(初中数学)

关键词:

老砦中学

2014-05-28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而如何把新的教学理念实践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该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总之,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二、解读并超越教材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说明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师是教材的理解者、参与者、实践者。备课时,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和思考,否则,一味地接受和照搬,教师就只是充当教科书的“传声筒”、知识的“贩卖者”角色,而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很难将课上出新意和深意。长此以往,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另一方面,教师要跳出教材,超越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既然是例子,说明教材并非是教学的全部,教师要摈弃那种唯教材是用的本本主义,灵活变通教材中与学生的口味不相符或滞后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教师在备课时,既要钻进教材之中仰视解读,更要高居教材之上审视并超越教材。只有这样,把自己变成教材的主人,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初中数学新课程新理念
    新课程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无可质疑,但在使用浙江版七年级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新现象”,如课堂“乱哄哄”,学生高谈阔论,情绪高扬;数学课象科学课一样,做起了实验;学生常制作一些工艺品、小制作等。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如计算能力差、易出错,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严密等等。这些与传统课堂情景和“效果”形成鲜明对照,让许多学生家长忧心忡忡:学生到底学到些什么?其实,新与旧的分歧,最根本的还是体现在基本理念上。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发展性,推崇“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较传统教学应有根本的变革。结合使用新课程的实际,本人认为其课堂上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1、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提供背景材料,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智慧的指路人。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唤醒”、“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智慧的火花。
    2、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
    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阅读教材、听教师讲课、做练习之外,也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演示、表演等活动;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可动手设计、制作和做实验,还可以通过观察、探索、归纳等。现
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认为,数学学习是现实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新课程中,每个知识点基本贯穿在一个现实情境中,注意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和知识探究过程,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立足社会需求,谦过个人将来实用。力求学习内容生活化以及学习过程经历化,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年级上学期,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把校运动会上两学生争夺1500米长跑比赛冠亚军情节,让两个同学演示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全过程。学生亲自经历在静态中研究动态问题、在动态中找出静态规律的研究探索过程,明确了行程问题的内涵,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很好效果,当学到“百分数”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对五芳斋早点与小吃点价格作比较研究,学生的积极性极高,96%的学生参加了社会调查的全过程,88%的学生写出小论文。学生论文的内容广泛,也比较深刻,是老师远远没想到的,其中涉及到物价问题、环境问题、食品卫生问题、文化问题、历史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查阅了各种资料,积极交流,互帮互助,百分数的知识掌握和灵活应用得到有效强化,而最主要的是,学生明白了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和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感受了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3、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讨论、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课堂目标是单一的, 要求所有人都达到同一个目标要求,都成为 “精英”,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别.有调查反映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成就10%的精英(高分低能),约40%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而有少数的学生则完全放弃学数学。这就是以往所说的“上课昏昏昏,回答问题慢吞吞,考试得几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教育造成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后进生是一种教育权利的变相剥夺。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已从客观上肯定人的差异性,认为不同的人在学习上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个学生只要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就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新课程又认为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的教育,每个人都要学习知识,根据能力大小可多可少。这种理念下的评价机制,会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持久保持,能让后进生吃得着,优秀生吃得饱,每个人都学到自已想学的知识。
    5、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
    数学教育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讲数学史,可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宏扬爱国主义精神;讲数学思想、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新课程的每一处知识、每一个背景材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资料。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诸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
    6、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幻灯、多媒体制作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天空教室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平台,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舞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信息技术的使用,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老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
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有感

    自己从事数学教学已二十年有余,对初中数学教材比较熟悉,但对新教材及新课标还需要学习,通过认真学习《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启发很大。  

    一、更新观念,适应课改  《标准》提出了三个明确观念,即: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应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标准》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本,数学教学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向学生传递尽可能多的数学知识、方法,而是从数学的角度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包括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其内涵可以表现为: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思考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掘学生的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  在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教师应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并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不应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管理者”,而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数学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模仿与记忆等方式学习数学,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我。 

     二、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这个职业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否则,只吃老本,躺在过去的经验上停滞不前,那必将会被社会淘汰。因而,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必须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学习新理念,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方法。学习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自身学习,从繁忙工作中抽出时间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专著;二是专业引领,多倾听专家学者的讲座;三是同行切磋交流,经常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是教学反思,从教学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知识和效果,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教师这个职业是育人的职业,教师的一句话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让我们干好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


                                   初中数学课教育随笔
       
        刚开始课改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用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磁铁小黑板、实物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教育随笔
        我认为新课程实施是必要的,他反映了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当然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准备时间短了些。1、我们的教育评价观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教师的教育理念不可能在短时间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3、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素质的要求是很高的。应该注重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真正改变教育评价方式,使教师能真正实施新课程理念,否则新课程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现在只凭试卷很难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出来,象解数学题,考查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要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取得高点的分数,但实际生活中要面对的问题是综合的,如何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出来,如切实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对问题的改造,深入探讨,总结,动手能力等等。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分数,(当然从现实状况来说,现在还不能取消分数),教育应该加深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及认识能力,让教育成为学生的重要的经历。
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必须要培养其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间的配合、探讨,从而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和探究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因素。
    在我的数学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一个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学习成绩的好坏。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为探索问题提供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穿插相关生活实际的教学模式,常能改变数学给人枯燥、抽象的印象,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产生兴趣。
    数学教学中应该怎样联系生活实际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堂,让学习的内容更形象、更生动,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关注所要学习的内容,激起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
    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和表面积”一课时,教师在学生已掌握了圆锥表面积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动手测量和计算圆锥形盒子、圆锥形漏斗的表面积,学生在不同物体表面积的测量计算过程中,知道盒子的表面积是“底面积+侧面积”,而漏斗的表面积只是计算它的“侧面积”。学生在实际探究中,认识到不同物体的表面积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也是不一样的。学生从实践中,既认识了事物的普遍性,又认识到事物的特殊性,初步体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样联系生活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学习。
数学的学习活动,应该联系生活实际,避免剥离实际的单一的学习。教学中不仅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结合生活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情境才有意义,才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才会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
二、组织探索活动,培养兴趣
    数学的探索活动,能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能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发现之妙,能让学生从小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
问题——猜测——实验——思考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感情。
    首先,教师要通过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因为有了问题,才有探索研究的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相关研究表明,通过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更有成就感,同时知识也更容易掌握。
    然后,组织学生猜测答案。任何新知的发现都离不开猜测。数学学习中,要允许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尽管有些猜测还比较稚嫩,甚至不合逻辑,但也应当鼓励他们说出来,进行互相讨论。
    最后,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用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摆一摆等操作活动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与动手,能理解知识的来源,能让枯燥的数学概念更具体化、更形象化。这样的探索活动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无限乐趣。
如《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一课的教学。第一步:请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矩形和正方形。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铅笔盒的表面是矩形,有的学生说窗户玻璃是正方形的。由此,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矩形和正方形到底有哪些特点?”第二步:组织学生猜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主要是他们的边和角的特点。学生在猜测后,我告诉学生,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要用自己的方法去证明,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经过反复论证的。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索,验证自己的猜测。教学时,我适当的进行引导,使学生有方法地进行探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学生得到了矩形的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通过探索过程,不仅认识了矩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而且体会了探索的无限乐趣及其中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有许多这样需要探索解决的问题,如观察物体、周长的认识等,教学中要组织学生开展好探索活动,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科学性,思考性,培养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三、抓住课堂“生成”效应,诱发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当好自己的角色,灵活地组织学生学习。教学前,虽然我们认真的阅读教材,仔细的研究教材,积极的预设课堂,但在课堂上仍然有许多无法估计的问题出现。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为了完成本课时的学习内容,通过把学生的问题搁在一边,继续完成本课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在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在课堂中自己“生成”的数学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这样能更好的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需要,更要通过学生自主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四、开展课外数学活动,拓展兴趣
    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设计和组织的课程形态。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包括:数学游戏、数学模型制作、编拟数学问题、数学调查、数学竞赛等。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教材内容,定期安排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课,能给学生创造开阔的空间,促使学生认识数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拓展数学学习兴趣。
    总之,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
   
刚开始课改实验时常想,数学课无论怎样改,还不是代数学公式,用公式进行运算;几何学定理,用定理进行证明,能改到哪呀。随着课改的进一步进行,作为一个课改实验的数学教师,我切实体会到新课改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的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中,我在备课时总觉得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来设计寓意也就那么几种图案,不会有什么更新的花样,但在实际课堂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充分展示了小组合作的力量,他们不仅拼出了一些我意料之中的房屋、各种小动物等图案,而且还创造性地拼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悯农》、《百花齐放》等美丽的图案,更令我惊喜的是有的小组的同学结合边境口岸的实例,拼出了《国门》的图案,使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再加上磁铁小黑板、实物投影的应用,使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本节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学生还能在活跃的氛围中指出课堂中应用的数学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课改的具体实施,我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都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也使我真正体会到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