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张黄镇中心幼儿园 > 公司动态 > 浅谈幼小衔接

公司动态

浅谈幼小衔接

关键词:

张黄中心幼儿园张黄政府

2014-07-01

摘要: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人们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难题。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认识到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它将直接影响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在幼小衔接问题中,我们往往片面视知识上的衔接,忽视幼儿学习习惯、兴趣以及适应能力的衔接;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幼儿园单向靠拢局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研究幼小衔接问题,做好衔接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顾名思义,幼小衔接就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它是幼儿自身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如果衔接得不好,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所以,应当重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做好此项工作。
二、幼小衔接的意义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大的转折期,这一变化往往使刚入学的幼儿难以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幼小衔接问题的关键不只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课程衔接问题,而且包括幼儿入学之前的心理、行为和习惯的适应及准备等方面。事实上,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有很多幼儿园也在不断地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有的幼儿园,搞所谓的“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开设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这种背离《纲要》精神的教学行为不科学,也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就像跑步比赛,发令枪没响就已经跑了。
幼小衔接的质量,对幼儿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则效果良好,反之则适得其反,影响一生。因此幼小衔接问题上,幼儿园、小学和家长一定要互相沟通,只有紧密配合才能更好地为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 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缺乏联系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孩子,而小学却是以学习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孩子,午睡时间较少,存在很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习惯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会减少。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整天相伴,一起做游戏,而小学生和教师的接触主要是课堂,同学间的交往也较少。幼儿园教师较注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而小学教师较注重孩子知识、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忽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
  1.幼儿园教育活动小学化
  很多人都认为提前学些小学的教材,就能够减轻入学的压力,就是为入小学做好准备,所以有部分幼儿园将小学生行为规范等照搬到幼儿园往幼儿头上套。比如:绝对服从老师,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开小差、不玩小动作,不说话等。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休息要安静。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认真学习。讲课时一味地灌输知识,缺少应有的教具演示、图案色彩、生动的游戏等。讲完后还要求幼儿做作业,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2.幼儿园小学化与家长的要求
有些家长认为会读、写、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故要求幼儿园要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等,家长当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不顾教育科学规律和幼儿发展阶段,随波逐流。
  3.新环境使幼儿难以适应
  刚入园的幼儿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幼儿从事事依赖父母和老师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以游戏为主的活动逐渐成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复习、预习和做作业。学习由口语为主改变为书面语。刚刚由大班升入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受到影响,由于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的协调工作被忽视,新生入学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出现种种逆反心理。
  (三)忽视全面的教育衔接
  主要表现在: 时间上忽视了整个学期教育阶段中各个环节的衔接。 一些幼儿园在幼儿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等。这些做法是非常必要但远远不够。部分家长或教师在衔接过程中急于求成,忽视了幼儿的可接受性,致使幼儿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突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好,而且还使幼儿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产生恐惧感和不安全感。内容上注重于智育的衔接,尤其是对大班幼儿的知识技能等进行强化训练,忽视了对幼儿发展同样至关重要的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衔接,特别是忽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怎么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幼儿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这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四)家长教育理念落后
  1.对幼儿知识的培养
  有些家长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甚至有的家长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教给幼儿掌握。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这种重视知识积累,而忽视孩子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的行为,实属拔苗助长,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样可能会导致这样一种现象发生:幼儿刚入学时感觉很轻松,老师教的都会,于是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加大,许多孩子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出现“厌学”等问题。
  2.幼儿自理能力的薄弱
  我常常看到一些父母,孩子上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孩子在幼儿园里,过的是集体生活,整天都和老师在一起,生活上遇到很多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入厕等,会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都得靠孩子自己。孩子的动作慢、能力差,必然会影响他的学习和心理。
  幼小衔接到底是衔接知识还是能力,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呢?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四、意见和建议
(一)、幼儿应做好的准备
1.生理准备
进入小学后,幼儿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即将进入小学的幼儿应该具有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具有良好文明的进餐、睡眠、排泄、盥洗等卫生习惯。能自己整理自己的衣服,注意保持仪表整洁,会动手整理好自己的书包、铅笔盒等。
了解身体主要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 心理准备
   
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大、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园如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还很少,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幼儿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由事事依赖别人逐渐过渡到事事需要独立完成,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改变为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因此,幼儿入学前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要有强烈的求知需要;大班的各种活动都应以探索为主,教师应善于提供材料让幼儿大胆操作,将问题抛给幼儿,发展大班幼儿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控制冲动,上课不做小动作,坚持完成规定的任务。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的心理理伦和抑制控制之间存在关系。抑制控制能力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儿童对心理状态的认识能力,这说明儿童的抑制控制能力可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教师应从游戏、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幼儿的一致性、坚持性,培养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应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想象力,做中学理论活动中有两个环节猜测或假设记录试验过程对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猜测或假设有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动手前,先动脑,幼儿的思维会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这无疑能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探索猜测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思考。大班各项活动中应着重引导幼儿去猜测,去假设以及引导幼儿记录试验过程,幼儿思维的抽象、概括水平因此会获得发展。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因为在社会交往中,儿童会接触到不同的想法和观念,注意自己和他人的愿望、信念等心理状态,并对这些心理状态进行思考。在大班后期,更应该加强与幼儿的社会交往和言语交流,多向幼儿使用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希望、认为、觉得、喜欢、生气等。
(二)、幼儿园应做的准备
    “
环境造氛围。根据衔接班在幼儿园的特定地位,在开展丰富的活动的同时要营造班内外、园内外幼小衔接的氛围。注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让幼儿喜欢老师,从而喜欢学习。注意改变活动室的布局,在实验的后期将集中围坐式的环境改变为分隔式的区域型环境,根据教学活动需要,有时又按小学班级式教学环境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带幼儿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小学的早操和课堂,离园欢送和赠送礼物,激发他们上学的欲望。
(三)、小学应做好以下准备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光是幼儿园的任务,小学也应该做好衔接准备。小学和幼儿园都要改革,在教育形式上还要逐步靠拢,小学低年级教师应该学一些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之类的学科,增加教学趣味性,另外,还可以开展知识讲座,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以及小学生的家长需要做那些工作。积极开展园与校的交流与合作。
(四)、家长应做的准备
    自从欧文创立第一所幼儿学校、福禄倍儿创立第一所幼儿园,社会性托幼机构教育与传统性家庭教育的关系问题就为人们所关注,就目前的幼儿园教育来说,家长们的积极配合,直接决定幼儿进步的质量。因此所以,在幼小衔接方面,家长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幼儿园布置的任务,家长应积极配合完成,家长应该协助教师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每天回家后应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二天能将作业及时的交给老师。家长应为幼儿设置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将幼儿房间的玩具慢慢收起来,置办写字台、书架、台灯等,给幼儿创设一个学习的环境。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单方面就能做好的,需要调动多方面因素共同努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五、幼儿教师对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组织活动中创造适应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条件
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读写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教学,如猜谜语、找错等,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晨练时进行空气浴等。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