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鱼台县中医院 > 工作动态 > 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工作动态

新形势下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

关键词:

鱼台县中医院

2014-04-11

        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石,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推进各项政策落实的责任主体在基层,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工作在基层,基层干部和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更应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牢科学发展、执政为民的群众基础。
一切为了群众,践行立党之旨
        “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陈毅元帅说,“三大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今天,广大群众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我们必须保持感恩之心对待群众,深怀愧疚之心回报群众,坚持不懈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服好务。
 
        一是为群众办实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当前,国家出台了系列普惠政策,这不是对群众的赏赐和恩惠,而是发展成果的共享。我们一定要从广大群众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民生,切实保障民生,不断改善民生。要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出台的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医疗保障、就业创业、住房保障等各种惠民政策,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实施的“22件民生实事”,认真办好结合南岸实际每年实施的“10件重点民生实事”,让广大群众有尊严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二是为群众解难事。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应该办、能够办、立即办的要求,对私事、小事、大事“三事分流”,按群众自治组织、村和社区、镇街、区级部门、区委区政府、争取市级六个层面分级负责,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三是为群众服好务。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其不良作风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长期蓄积必然侵蚀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一定要坚决纠正脱离群众、漠视群众、高高在上的“冷漠病”,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群众不到位的“懒散病”,滥用公权、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利益的“特权病”,着眼管理更精细、服务更直接,推进“网格+网络”服务管理,让基层干部直接进入网格,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切依靠群众,汇聚力量之源
 
        “一切依靠群众”,充分体现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小平同志讲,只有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他们的积极性引导好、调动好、发挥好,改革和发展才能始终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一是依靠群众促改革。人民群众的知识和经验最丰富、最实际、最管用,联产承包责任制、协会组织、村民监事会等都是民间的创举、群众的发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我们在机构改革、协同创新、金融创新、社会治理创新、探索混合制经济等改革实践中,都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将分散的、无系统的建议意见收集起来,研究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改革方案,再到群众中去宣传推进,使我们的改革措施更接地气。
  
        二是依靠群众促发展。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我区紧扣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定位,在加快构建江南新城建设新格局、促进电子信息产业上台阶、推动创新社会治理见实效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全区人民的广泛参与,绝不能自导自演。要善于做群众工作,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用好政策号召群众支持城市建设,用身边的典型引导群众勤劳致富,把全区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建设“宜居创新区、江南增长极”的发展实践上来。
 
        三是依靠群众促和谐。深入推进群众自治,既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要完善“两委一室三平台”网格化服务机制,切实减轻社区工作行政负担,让社区干部进院入户,听民情、解民忧。要把群众能办好的事交给群众办,通过建立完善评议会、协调会、听证会制度,充分依靠群众管好家门口的事。要大力培育社区自治骨干,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引导居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从群众中来,谋划施政之策
 
        “从群众中来”,是重要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心声,使决策的每个环节都符合群众利益。只有我们的决策真正集中体现了群众的正确意见和智慧,代表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才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一是善于问计于民。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把民意纳入到决策整个过程,是降低决策成本、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有效措施。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到机关、企业、社区、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基层一线,广泛征求不同社会主体代表对区委区政府在优化环境、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作决策时,在维护最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尽量照顾好不同方面群众的意见建议,使工作推进更加主动。
 
        二是善于问需于民。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最关心的事情、最迫切的需求,及时化解热点、难点问题,满足群众的现实要求;要从经常性地征询群众对现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了解群众的满意程度,调整决策思路,充实和完善决策内容,满足群众新的需求;要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中,捕捉新的决策信息,以适度的超前决策,引导和开发群众潜在的需求。
 
        三是善于问政于民。一切正确的决策和办法,归根结底只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工作中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都必须请群众建言献策,凡是出台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都必须交给群众讨论,凡是涉及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重大建设项目,都必须与群众商量,把群众的支持率作为是否上马的依据,使我们的政策更加合民意、暖民心。
 
到群众中去,夯实执政之基
 
        “到群众中去”,是贯彻群众路线最重要的途径,要求我们深入到群众中,与实际相结合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失天下者失其民,失其民者失其心。我们一定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对人民有感情,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苦群众之艰辛,甘群众之收获”。
 
        一是让干部融入群众。毛泽东指出,“要做群众工作,就要接近群众、面向群众”。解决与群众的“距离感”问题,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群众中的一员。要建立完善并落实好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把干部赶出机关,深入社区院坝、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以话家常的方式,把党的富民政策、和谐思想与群众的“衣食住行用”、“油盐酱醋茶”有机联系起来,深入浅出,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形象的生活,使党和群众血肉相连。
 
        二是把真情送到群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就会有多重。解决与群众的“人情味”问题,就要有群众思想,能讲群众语言,会用群众方法,善交群众朋友,拥有群众基础,建立群众感情。要搭建党员干部与群众“亲密接触”的平台,节假日到困难群众家慰问,忙时与群众一起劳动,平常与结对群众互通电话,近距离了解群众衣食住行,感受群众喜怒哀乐,真情真心感动群众,达到干群之间血浓于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是把承诺兑现给群众。俗语说,“无信不立”。如果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承诺只是“空头支票”,老百姓就会对党委政府失望。解决群众“信任度”问题的关键在于,答应群众的事,要件件有回音、事事得落实;作出的承诺,要按照责任制、线路图、时间表的要求,逐一兑现,不让群众的合理诉求落空、热切期盼延期。广大干部都要带着政策、带着任务、带着感情,深入到群众中去,切实把群众的意愿反映好,把群众的合理诉求满足好、把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把对群众的承诺兑现好,取得广大群众满意的实效。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