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鱼台县罗屯乡沈集小学 > 校园动态 > 培植校本教研沃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校园动态

培植校本教研沃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3-06-22

 

培植校本教研沃土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教研是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近年来,我校从转变教师校本观念入手,完善校本教研管理机制,创新校本教研形式,给教师创造展示舞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一、转变校本观念——为校本教研导航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参与学校组织的“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就是校本教研,而怎样走进课堂,在课堂里要做些什么,走出课堂后还要做些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过去听课者总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入课堂,只对一堂课的内容进行研讨,评课也只局限于对教学行为的评价上,虽能解决教学中一些零碎的问题,但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观念成了制约开展有效校本教研的“瓶颈”。我们把转变教师的校本观念当作开展校本教研的第一要务,通过观看专家录像课例展示、相关理论培训及学习、集体研讨等形式的校本培训,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使教师受到启发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校本观念转变,增强了教师对校本教研的认识,使校本教研有了“航向”。
二、完善管理机制——为校本教研护航**
建立科学管理机制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我校校本教研制度体系的构建,努力体现以“教师为本”,以“发展为本”。
1、建立校本教研的组织网络。我校首先成立了三个小组:一是校本教研工作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任组长;二是校本教研工作小组,分管教育教学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具体负责;三是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具体负责。其次加强三级教研管理网络建设: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做到上下信息联通,实施循环式管理。
2、建立校本教研的活动制度。学期初,教导处制订学校教研计划,教研组制订教研计划和活动安排。教导处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教研组每周定时定点活动一次。校长每学期做到“六个一”,即:精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听一次教育教学报告,做一次教育教学讲座,上一堂示范课,写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整理一份教学管理案例。全体教师做到“四个一”,即每天读一篇理论文章,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月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
3、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我校从四个方面提供保障:一是资源保障。学校订阅大量理论书籍,组织教师及时借阅;定期组织“请进来,走出去”,让教师及时了解前沿信息。二是经费保障。学校在整个教育经费中,划出恰当比例作为校本教研基金,专款专用。三是时间保障。规定各教研组成员每周不少于5个小时的专业学习时间,教导处进行督导。四是评价管理保障。制定校本教研评价实施细则,严格对各组校本教研成果进行阶段性量化评价。
4、建立校本教研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是校本教研良性发展的关键。我校对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活动参与、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校本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淡化结果,强化过程。实行以冒尖为目的激励机制,肯定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校本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优先推荐参加县级以上的评先,评优。
三、创新教研方式——让校本教研启航
校本教研方式的选择,我们的定位是:把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推进学校学习型文化的一项重要载体,让教师们享受参与校本教研的乐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我们具体做到“三抓”:(1)抓覆盖。目前我校“十二五”申报市县课题15个,校级课题18个,形成了人人懂课题、做课题的生动局面。(2)抓连续。对每年新进的新教师,课题研究是上岗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使新教师一上岗就有较强的课题意识。(3)抓提升。引领教育发展的理论日见其新,我们总是及时引进新理念、新观点,将课题研究与之融合,使教师的课题意识与时俱进。(4)抓实效。课题研究提出了“三结合”原则。一是结合校情。这个课题是否适合本校开展。二是结合课堂。问题来自课堂,这样才能更好服务课堂教学,研究才具价值。三是结合自身。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求教师把研究的视角锁定课堂,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关注教育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2、立足集体备课。根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同轨班多的特点,我校教研活动定时定点并采取初备——交流——复备——个性化设计的“四步集体备课法”。第一步是初备。初备有主备人和辅备人,规定备课内容,全体教师参与,形成大致的教学思路。其次是交流。针对初备教案,同轨教师参与讨论,发表各自见解。再次是复备。主备人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拿出一份集群体智慧的新教案,并复印数份发给同轨老师。最后是个性设计。课任老师根据自身特点、本班学生情况,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再进行个性化的处理。“四步集体备课法”,既凸显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又融汇了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狠抓课堂模式。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原有课堂教学基础上,摸索并总结出我校新的教学模式——三步六环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强调以学生为主、强调练习反馈。为了让模式更清晰起来,我们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首先转变观念,认识模式。学校实施了富脑工程,利用各种形式给老师充电——通过“专题研讨会”、“校长推荐”、“读书计划”等多种形式,学习模式教学要求,加强校本培训,用先进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武装老师的头脑。同时采用送出去的办法,学校先后派出中层领导、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吸纳外地外校先进的教改经验和全国名师的教改精华,再通过交流会将经验传达到每位教师;同时,我们还根据教研室安排的课堂开放活动,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借“它山之石”,以求“攻玉”。
其次骨干引领,清晰模式。“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各学科首先确定了由学科主任带领、教研组长、骨干系列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为主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由学校名师引领,向着课堂改进行动猛力进军。学校干部、中层领导、骨干教师全部带头讲示范课,做课改研讨的先锋。在他们的带领下,一大批骨干教师在课堂改进行动研究中快速成长起来。
再次开展活动,推进模式。
(1)五课联动,加强教研。
学校通过组织示范课、汇报课、研究课、评优课、达标课等研讨活动,重点加强对“三步六环”课堂模式的研究。同时,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的机会,反复研讨,不断改进,为课堂改进行动提速。
(2)推门听课,提高常态课质量。
我校实施“三级推门听课制”,即教师自发推门听课、教研组内推门听课、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听课时围绕“有效教学课堂评估要求”进行观察,评课时肯定优点,查摆问题,研讨改进措施,以“评”促“研”。这种方式,淡化了评比的痕迹,强化了交流、研讨的目的,激起了老师们对常态课教学的深入思考,使常态课的质量得到了快速有效地提高。
 4、开展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内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开展教学反思,我校要求教师做到:(1)在学习中反思。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教育教学规律相吻合。(2)在实践中反思。我们注重引导教师自觉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论、行为进行反思,自觉强化积极的教学行为,矫正不当的言行。(3)定期进行反思。要求教师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反思,回顾一个月来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中整理一个典型案例,展开详尽的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学校还通过教育沙龙、专题研讨、论文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切磋、共同反思的机会。
5、拓展教研空间。我校构建了“教研网络”,有二位教师专门负责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我们正在运行的教研学习网站的内容及相应的功能有:(1)研究专题目录。教师提供的专题和从网上下载的课题,由学校按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形成课题目录,供教师选择。(2)学习资料库。提供专题目录中涉及到的相关材料、参考书目和相关网址。教师通过“学习资源库”的校园网访问与研究方向相关的因特网网址,从中搜集有关的资料。(3)网上交流和在线帮助。网站上的网上交流,可以类似聊天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运用BBS(类似于“公告栏”),进行分类、交流、讨论。
四、引领专业成长——让校本教研远航
在研究中成长,打造一支教学扎实,善于反思、总结,敢于争先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目标引领
1、成长目标:
引导教师拟定个人专业成长规定,制定切合自身的成长目标,给自己三五年成长定位,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
2、技能目标: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3、**目标:加快提高教师的**层次,鼓励教师参加高一层**进修,并积极拓宽、改进培养渠道和方式。学校要根据学科建设、专业结构调整和教师队伍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分期分批选拔部分优秀教师到参加进修或培训,特别优秀的,也可派出到国外考察、进修和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渠道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
㈡制度引领
制定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形成科学、规范、符合我校发展特点的教师管理理念和模式,使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根据教师贡献大小,合理拉开分配差距,鼓励和支持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津贴制度。
2、积极探索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师考核办法,建立完善教学、科研工作量统一计酬的考核分配量化指标体系,使教师考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适当扩大评优比例,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升、奖励、分配的主要依据。
3、加大资金投入。根据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在学校预算中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的实现。
㈢平台引领
1、推进“名师工程”建设。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名师培养对象人才库,积极培养高水平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我校骨干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骨干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实现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强化对骨干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实施任期内年度考核、动态管理制度。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立足内涵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设立骨干教师培训基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培训计划,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按照择优选派、分期安排的原则,通过定向、委培等渠道,较快地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层次。学校通过“沙龙交流”、“考察观摩”、“专家指导派”、“学术报告”、“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自培。
3、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把青年教师作为培训提高的重点,增加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帮助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科研关、计算机应用关,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加强培养、放手使用,鼓励中青年教师勇挑重担,让一批青年骨干从中脱颖而出。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重点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环节、实践环节、科研方法的指导和道德素质培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