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中共鱼台县委老干部局 > 工作动态 > 把握老干部工作“拐点” 做好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

工作动态

把握老干部工作“拐点” 做好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

关键词:

鱼台县老干部局网

2013-03-31

 

  【提要】退休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不仅是党管干部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当前形势下,要增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和中组发〔2008〕10号文件的要求,把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纳入老干部工作范畴。要在借鉴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模式、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根据退休干部特点,探索建立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新机制。

  1982年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这一举措,在很多国家,可能只是人事管理的变革,但对于1982年的中国来说,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邓小平同志曾将干部离退休制度评价为“在党的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实行,结束了当年实质存在的干部任职终身制,促进了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保证了党的领导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为胜利完成党在新时期的宏伟历史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实践,老干部特别是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从无到有、从起步到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干部管理体制相配套、与老干部工作现状相结合的比较规范的服务管理工作格局。老干部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取得了辉煌成就。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30年的成长,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和老干部群体构成都发生了新变化的今天,进入“而立”之年的干部离退休制度,在继续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它前进道路上的使命“拐点”。老干部工作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时代要求老干部工作必须作出新的变化,实现新的变革。

  一、正确把握“拐点”特点,认清当前老干部工作发展方向

  在生活中,拐点多用来说明某种情形持续上升一段时间后开始下降或回落,也用来表示事物发展呈现的改变点、转折点,所以,有了经济的拐点,房地产的拐点,以及股市的拐点等。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拐点主要表现为:

  (一)工作对象上,从离休干部到退休干部转变的拐点。当前,离退休干部群体的代际更替加快,群体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离休干部群体日渐缩小,退休干部群体不断壮大,已经占到老干部队伍总数的90%以上;二是退休干部数量的增长速度远大于新增干部的速度;三是队伍整体呈现“双高期”趋势。(离休干部已整体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的“双高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退休干部也陆续进入“双高期”。)说明退休干部逐渐成为老干部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必须提上日程。

  (二)工作性质上,从特殊化到常规化服务管理的拐点。离休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作出的功绩,是其他人包括退休干部不能相比的。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以来,党和国家、各级党组织(政府)对于离休干部的许多待遇,同步采取了特殊考虑与照顾的一系列政策与举措。比如在生活待遇上,坚持“略为从优”,建立了“三个机制”等。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离休干部群体数量的逐渐减少,老干部的各项政策将逐步趋于统一,对老干部的服务,在保持离休干部原有特殊服务的基础上,将逐步向常规化服务发展。

  (三)工作方法上,从党内工作到社会化工作的拐点。对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老干部工作部门、原单位服务管理为主、社会化服务为辅,甚至还成立了干休所进行集中管理,总体来讲,是党的管理比较多。虽然老干部工作是党的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组成部分,但老干部工作是社会性很强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党委重视,政府支持,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努力,社会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和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才会有显著成效,这也是老干部工作的难点和落脚点。老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已是大势所趋。

  二、正确看待“拐点”,增强做好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老干部工作的拐点,决定了新形势下退休干部逐渐成为老干部工作的主要对象,对他们的服务管理,应当向社会化服务管理方向发展。这是干部离退休制度建立30年来老干部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重要性。退休干部是党的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是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首先,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进一步坚持干部退休制度、完善干部新老合作与交替机制的需要。以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为标志,经过30年的不断探索、实践,我国的干部退休制度已初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在职干部的后顾之忧,干部新老合作与交替已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机制。其次,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题中应有之义。老干部工作既是老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老龄事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再次,做好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是完整地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需要。党不仅要管好在职干部,还要管好退下来的干部。如果退休干部管不好,不但会使他们失去归属感,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失去了责任感,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要充分认识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必要性。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和历来很多重要文件、领导讲话中,退休干部除了与离休干部在生活待遇政策方面有所差别外,无论在政治待遇的落实上,还是在发挥作用的组织上,都是与离休干部一起部署,一同要求的。特别是中组发〔2008〕10号文,更是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只是由于前些年,地区经济的不平衡,使一些地方和部门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落实特别是医药费的拖欠问题比较突出,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问题成了工作难点和重点,从而在一些人眼里看来,好像党委和老干部工作部门只是管离休干部的。还有人认为,离休干部归老干部局管,退休干部归人事部门管。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观点违背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只将所谓的“管”界定为办退休手续、管退休干部的档案和工资调整等,如果是这个界定的话,不光离退休干部归人事部门管,在职干部也归人事部门管。管理的概念应当是全面的,重在经常、日常的服务管理。1982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明确规定:“为了统筹解决老干部离休退休方面的问题,各级党委的组织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机构,专司其事。”之后,随着退休干部人数的扩大,老干部工作部门作为党委主管离退休干部的机构,其职能从来没有改变过。

  (三)要充分认识老干部实行社会化管理的紧迫性。首先,传统的老干部管理有三种形式,即由原单位分散管理的形式;按地区、分行业或建干休所集中管理的形式;由原单位与所在地区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这些管理办法,由于缺乏社会调节机制,面对群体数量大、增长速度快、结构层次复杂、安置分散的退体干部队伍,难以实施有效的科学管理。其次,实施社会化管理,是先进、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早在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七五”计划的建议中就指出:“社会保障工作要坚持社会化管理与单位管理相结合,以社会化管理为主的改革方向”。因此,在‘七五’期间,中央为改革我国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建立社会化管理的新体制,指出了方向,绘制了蓝图。“十二五”规划中,“社会化管理”更是成为热门关键词之一。特别是在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文中指出,“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明确提出,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四)要充分认识老干部实行社会化服务管理的可行性。首先,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多,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作为社会化管理载体之一的社区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软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具备了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条件。其次,先行将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为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打下了基础。再次,离休干部的社会化服务管理,特别是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开展,为退休干部的社会化服务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原来为离休干部服务的机构和场所,也可以用来开展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工作。

  三、正确应对“拐点”,探讨做好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的方法和举措

  应对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的拐点,必须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干部管理体制相配套、与老干部工作现状相结合的比较规范的服务管理工作新格局。在全面总结国内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借鉴国外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离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新体制。

  (一)基本内涵。按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定,所谓离退休干部社会化服务管理新体制,我们可以理解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干部服务需求、提升老干部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干部,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具体来讲,就是要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老干部单位为主体,各有关部门相互配合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的新型服务管理机制。

  (二)济宁做法。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退休干部工作,相关政策做到与离休干部一同研究、一同部署,201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济发〔2011〕2号),对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作了明确要求。坚持分级负责、分层管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抓好本地区原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管理权限范围内退休领导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等工作。参照离休干部标准,为退休干部订阅了报刊杂志;不断扩大退休干部参加老干部情况通报会的比例,并把退休干部纳入走访慰问范围。对市县两级原领导班子成员,每年组织4次以上省内参观考察,每两年组织一次省外考察,所需费用由财政专项列支。加强以老干部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场所规范化建设,开展示范老干部活动室创建活动,为退休干部学习活动提供平台。加强老干部社团建设,建立涉老团体联席会议制度,帮助他们解决经费、场所难题,协调各涉老团体发挥应有的作用。依托社区资源,开展就近服务,成功构建了“网络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打造了全覆盖、无缝隙的老干部社区服务网络。

  (三)几点关键。总结近年来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经验,我们觉得,要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要重点解决以下几点。一是上级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做好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政策,明确实施细则。科学界定退休干部的含义,清晰地划分退休干部的范畴,进一步明确退休干部的服务管理归属,并从工作力量、工作经费、活动场所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为做好工作扫清障碍、指明方向。二是在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的具体实践中,既不能像对待离休干部一样,从各个方面都进行精细化服务管理,也不能等同于一般社会老年人,实施社会化管理方式,应构建体现符合老干部实际的“四位一体”,即“宏观指导、分级管理、单位尽责、社区配合”的服务管理工作体制。三是建立健全退休干部工作目标管理、督促检查和奖惩制度。将退休干部工作纳入组织工作和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考核目标体系之中,增强领导干部做好退休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真正管起来,落到实处。四是加大服务队伍建设,形成专业人员引领志愿者的联动工作机制。推行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完善培训政策和方法,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

  (四)一点建议。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要在落实好退休干部各项待遇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退休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要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为主要依托,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体规划,借鉴推广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做法,使退休干部思想常新。要在加强人性化服务的同时,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完善《公务员法》和其他相关法规,尝试建立退休干部的监督约束机制,鼓励退休干部发挥余热,继续服务社会,永葆本色。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