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公司动态 >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公司动态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经验交流

2013-02-04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是一个有着120万人口、160万亩耕地的农业大区,境内平原、低山丘陵和湖滨洼地兼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业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铜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立足资源优势,把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通过建园区、树样板,扶产业、扩基地,提质态、增效益,成功打造了一批高效设施农业新亮点,为加快全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一、 建园区树样板,引领高效设施农业发展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而农业园区具有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高度集聚的优势,是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最佳载体和平台。近年来,铜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探索和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先后投入农发财政资金1.7亿元,集中扶持建设了一批以高效设施农业为主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结合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注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园区的转化应用,使园区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全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探索了有效路径,积累了成功经验。
    汉王镇月亮湾生态园是集高效设施农业为、休闲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科技型农业示范园区,规划总面积1.5万亩。从2006年开始,铜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先后利用世行三期灌溉农业项目、省级立项的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积极扶持月亮湾生态园建设。围绕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强以水利和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共新建泵站及其他渠系建筑228座,完成中沟护砌5800多米,修筑机耕路近20公里,发展管道节水灌溉875亩。在此基础上,园区建设农林生态示范园1500亩,建立工厂化育苗温室2万平方米、发展种菌繁育基地1000亩、时令鲜果和蔬菜示范采摘基地1500亩、花卉苗木繁育基地390亩。通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园区生产、生态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跟进,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不仅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同时也成为与园区总体规划相协调的一个个亮丽景观,助推了生态与休闲观光农业的提档升级。
    像月亮湾生态园这样的农业示范园区,目前在铜山全区共有25个,其中农业业综合开发扶持过的园区或项目就占到了85%。这些农业示范园区依靠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普及运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做给农业民看、领着农民干”,农业示范园区正成为全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标杆和引挚。而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扶持,在夯实园发展基础、完善园区功能、整合园区产业、提升园区形象和区域竞争力方面,则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 扶产业建基地,扩大高效设施农业规模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必须立足资源优势,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扩规模增效益。这些年,铜山区农业综合开发不断强化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在全区逐步培育开成优质大米、食用菌、草莓、时鲜菜、担冠梨等十大特色农业品牌,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扩大高效设施农业生产规模,铜山区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搞好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有机结合,围绕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建立规模生产基地。仅2011年,全区农业综合开发就投入财政资金6000多万元,扶持发展各类设施种植小区144个,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2个,市级5个,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专业全合作社10个。目前,全区高效设施农业规模连片种植面积达到40余万亩,相继涌现出如棠张镇学庄、三堡镇徐村、张集镇二陈、黄集镇运城、何桥镇双楼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专业村,仅500亩以上连片的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就达76个,实现年销售收入70.7亿元,创利税达47.7亿元。通过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了设施农业的规模和效益。
    三、 创机制严管理,打造高效设施农业品牌
    为了做大做强高效设施农业板块,铜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注重特色农业品牌的打造,努力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的市场占有率竞争力。一是抓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2010年和2011年,铜山区农发局连续两年投入农发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为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配备质量检测设备,培训质检人员,并采取以奖代助的办法,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此外,铜山区农发局还与南京大学、扬州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农业专家合作,研究制订了30多项地方农业标准和20项企业标准,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农业标准体系;出台了《棠张镇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等21个生产技术规范,为全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在棠张镇 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每万亩就配备了一台蔬菜质量检测设备,共配置质量检验人员250名,有30余种农产品从种苗繁育、规模种植到加工销售,全都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程操作,达到了绿色农产品的要求。二是抓产品营销,实行终端消费市场网络管理标准化。由区农发局牵头,联合财政、国土、农机等相关部门,先后投入890多万元新建了绝色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构建了覆盖全镇、延伸周边地区、辐射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销售网络。在“中国蔬菜网”上建立绿色农产品展销平台,形成了有形市场与网络市场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销售新格局。三是抓品牌效应,促进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按照“商标助农、品牌兴农、名牌强化”的发展思路,区农发局协调农业部门、联合地方乡镇先后拿出700万元,通过认证费用补助、申报品牌奖励、政府宣传买单等多种形式,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农产品品牌和进行产地、产品认证。目前,“棠溪”牌蔬菜已成为江苏省驰名商标和保护产品标志。2011年,全区绿色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300多万美元,销售收入达到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在农民纯收入中,有90%左右是得益于高效设施农业园区或基地发展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 重科技强素质,提升高效设施农业质态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离不开科技支撑,同时更需要不断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科技素质。铜山区农发局在推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过程中,高度重视培养现代新型农民。结合土地治理科技推广项目建设,经常开展以农技干部、种植大户等为主要对象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着力培养科技示范科技带头人;突出抓好返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创业技能、种养知识培训和提供就业服务;支持基层农技推广组织建设,搞好“农业专家-农村技术员-农民示范户”的链接,形成农技推广的强大合力;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在项目区的转化应用,并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相互观摩等方法,发动老户带新户、老棚区带俗人棚区,实现共同富裕。仅2010年至2011年,铜山区农发局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深入项目区授课105次,接受培训的农民达到50000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20000余份。科技推广和培训工作的开展,不肥育提高了全区高效设施农业的运行质态,而且加快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为当地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企业文化更多
客服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