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公司动态 > 鱼台县地名词语文化内涵

公司动态

鱼台县地名词语文化内涵

关键词:

酒店

2012-12-06

 

1、婚嫁

      建国前,男女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并有一套繁文缛节。民国年间,男女十多岁,父母即为之托媒提亲。要求门当户对,年龄相当,生肖相合。经双方父母同意,便相约吉期通启。媒人先向女方传启,由男方备拜盒,装柬贴,艾蒿、麦麸,钗环首饰(即彩礼),女方将彩礼收下,谓之“纳彩”,换上文房四宝、食盐和另一份柬帖,再由媒人持向男方。此即正式婚约。迎娶前,男方先向女方索取生辰八字,得庚辰后始择定婚期,下鸿启,俗称“大书”。娶亲前一日下午新郎要拜祖莹、拜四邻。晚上,新人的兄长要在新房住宿,俗称“滚床”。女子出嫁要减食三日。迎娶分“大娶”、“小娶”。“小娶”抬一乘花轿;“大娶”抬两乘花轿,喇叭号筒,旗锣伞扇,车马人夫前往女家。路途远的,新郎前一天去女家,叫“头天过轿”。新娘穿“催妆衣”,顶“蒙头红”,由兄长用椅子抬送上轿。男家派两名儿女双全的中年妇女,作“娶女客”。另备食盒一具,盒礼必备猪肉(叫离娘肉)一块,盒上缚一只活公鸡。女家将猪肉割成两块留下一块,并将公鸡换成母鸡。也派两名中年妇女作“送女客”,还要有二名男子送轿,俗称“送山的”,一般由新娘近支叔、兄充任。花轿抬到男方门前,由新郎兄长2人持谷草一把在轿前点燃,绕轿一周,这叫“燎轿”。然后,一**把成部书籍(书中夹两棵连根葱)交给新娘,另一**将麦麸撒在新娘身上,遂把新娘拉下轿来,此谓“接轿”。新娘下轿足履草席坐入椅中,由新郎族兄2人在鞭炮声中抬进天井院中。天地桌上摆放香炉、烛台、铜镜、机杼和斗,斗里盛满谷物并插上一杆秤。司仪赞礼,兄嫂领拜,新人行叩拜礼,叫“拜天地”。拜毕,新郎、新娘入洞房,喝“交心酒”。新郎退出。嫂子给新娘脱去“催妆衣”,用秤杆挑去“蒙头红”,让其按规定方向端坐床上,这叫“坐帐”。嫂子们口念歌谣将粟子、红枣和花生向床上撒去,名为“撒帐”。新郎进入洞房与新娘同拜“床公床母”。随后,新娘打开衣柜,新郎把手往柜里一伸,随即退出,这叫“抄柜”。夜深人静,新郎复入洞房,新娘双手挣布袋,新郎端斗倒谷物,名为“倒斗”。此外还有“上拜”、“吃团圆面”许多礼数。婚后三日,新娘拜过祖茔、四邻之后,与新郎同回娘家,当天转回,叫“回门”。60年代后改为“接二还三”。1950年贯彻《婚姻法》以来,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男女至婚龄须经政府登记,领取结婚证书,即为合法夫妻。旧时的繁礼缛节逐渐去除。

2、丧葬

       鱼台属孔孟之乡。旧时丧葬习俗较为繁琐。老人病危,移于正房明间灵床之上,子女为之穿寿衣。咽气后,口放“噙口鱼”、身覆“蒙脸纸”、袖藏“打狗饼”,苘束双袖双脚,燃“长命灯”,置“倒头面”,然后烧“纸搭子”,长子(或长子孙)出门喊路,举哀燃纸钱,继之执事人用白纸条封门,按男左女右竖“摇钱树”于门侧。叩请尊长议丧事,遂向亲友下讣闻,出嫁闺女回家讨孝,并准备“社耗”(扎纸人、纸马等),孝子孝眷身着丧服、手持哀杖,男左女右跪于灵侧。清迄民国,境内富户多出“大殡”。贫家出殡则薄棺简葬,甚至用芦蓆裹尸入土。一般人家,兴“三天盛殓四天埋”。第三天“启门”,上午如双丧先“迎神”,单丧先“盛殓”。孝眷给死者净面、整容、照镜、脚后“裁麻”、“植花”,棺内撒五谷杂粮,然后至亲瞻仰遗容,称“看殓”。看殓后开吊。下午设“堂奠”。晚间,设奠称“辞灵”,随即“送行”鼓乐前导。执事人抬灵牌,撒“路灯”,长子擎“摇钱树”也叫“纸胡同”。众孝子、孝眷持香依序随行,并念叨“明光大道向西南”“摇钱树上查扁食”。行至村头,将纸胡同连同纸轿(女)、纸马(男)之类一起烧掉。第四天上午祭灵,众孝子哭拜,亲友依序行叩拜礼。午晏后烧“起灵纸”,随盖棺引叩“发引”,将棺移于门外丧架,棺起,长子(或长子孙)“摔老盆”,执引魂幡于棺前边退边哭拜。途中再行祭奠叫“路奠”。至墓地,行“下葬礼”棺入圹穴。调整方位由长子(或长子孙)埋第一锨土,众人筑坟,引魂幡插于坟前。如安新茔,下葬时,放一弓一箭一瓦于棺上。翌日,众孝子到墓地添土,叫“圆坟”。随后到四邻、近村挨家叩头,叫“谢金纸”。第七天,除去孝衣。常服忌红绿色,穿白鞋、扎白带、帽沿白边,谓之“持服”。持服期限:斩衰3年,齐衰1年,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缌麻3个月。丧葬过后,每七天为一祭期,至期烧纸祭奠。到“七七”为止。此后。百日、周年再祭。现行葬俗,日趋薄棺简葬,改棺槨为骨灰盒,改戴白孝为佩黑纱,改祭奠为开追悼会,改扎纸人、纸马为扎花圈。建国后,出大殡者绝迹。1976年,全县推行火葬(少数民族除外)。80年代以来,多为三天盛殓四天殡。出殡时,将骨灰盒放入水泥棺或石棺深埋,一般不筑坟头。

3、方言文化

       鱼台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就山东方言的范围来说,属山东方言西区的西鲁方言片。语音方面,中古清音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北京话开口呼零声母字“爱袄欧”等读 声母;除老砦外全县不分ts、ts“资=支;u、y 两个韵母的字儿化以后多数分别变成uer、yer、如“小猪儿=小锥儿,小鱼儿=小云儿;普通话复韵母ai(uai)au(iau),鱼台是单韵母ε(iε);普通话的an(uan yan)、en(in un yn)韵母,鱼台是鼻化韵 ā(iā u ā)ē(iēaēyē) f v 两个声母可以拼 i 韵母,如“飞 fi 213”、“肥fi 42” 、“味vi 312”等等。词汇方面有不少特有的词语,如“城海子(护城河)、杆草(谷杆儿)、光光蜓(蜻蜓)、姐了猴儿(蝉的幼虫)、盖体(被子)、二古眼(把戏、杂技)、褯子(尿布)”等。语法方面,有比较丰富的“子”尾词、动词后缀和表示程度的附加成分;助词“了”可以表示可能,还可以表示提醒;用“一看”、“一停”这种形式表示短态;用“强似”(好似)“不跟”表示比较;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格式。如“知不道”,“家来”、“家去”、“家走”、“很腰痛”、“弄完再”等等。

4、民间艺术

      鱼台工艺品有泥塑、剪纸、影人制作、刺绣、草编制品等。剪纸艺人多系妇女,剪纸作品有鞋花、帽花、兜肚花、枕头花、荷包花、顶棚花、窗花、灯笼花等,其精制作品有“喜鹊闹梅”、“西游记”、“八仙过海”等。石集乡汪爱芹、阎碧霞的剪纸作品在1990年济宁市首届农民艺术节获优秀作品奖。泥塑作品以退休教师郑玉宽的“百鸟朝凤”最为精湛。2004年山东电视台将他的作品摄制成纪录片向全国播放,曾一时轰动全省。

5、传统文艺体育

鱼台区域文化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教育已相当发达(详见历史人物)。音乐、舞蹈初见于汉画像石(境内出土)像石内容有弹琴、击鼓、掷倒技等。传统体育活动有游泳、滑冰等,武术兴于明末,盛于清代。

6、文艺

    (1)戏剧 1909年(清宣统元年)今罗屯乡西张集村张庆云组建柳子剧团。演员30余人。上演剧目有《打登州》、《孙安动本》、《错断》、《坐牢》、《胡迪骂阎》等。常年活动于苏、鲁等省。1939年,巩德昌在今鱼城镇双庙村组建柳子戏玩局,玩友10余人。1942年,与杨好善合作办柳子戏班,演员发展到30余人。1939年,今鱼城镇古楼村王少明创山东梆子剧社,主演有马金兰、阎雪亭、姚月芝等。上演剧目有《三国演义》、《前后楚国》等。1949年6月建同乐剧团。演职员80余人,主演有王少明、张万年、阎雪亭等。上演剧目有《三省庄》、《千里驹》、《金鞭记》、《长板坡》等,常年活动于徐州、枣庄等地。1951年,济宁胜利剧团归属鱼台,改名鱼台县大众剧团,主演有马金兰、窦朝荣等。1978年,县组建鱼台豫剧团,演员60余人。上演剧目有《穆桂英挂帅》、《春草闯堂》、《李双双》、《朝阳沟》、《李二嫂改嫁》等。

    (2)曲艺 鱼台曲艺种类繁多,较为流行的有山东渔鼓、河南坠子、落子、山东琴书、山东花鼓、湖滨大鼓和打端鼓等。建国前唱曲艺人多数为半农半艺的贫苦农民。1952年12月,县文教科举办首届曲艺会演,与会艺人达300余名。1982年,县职业曲艺人员17名,业余曲艺人员204名。后职业曲艺人员离职,曲艺活动渐停。

    (3)舞蹈 建国前,当地流行的民间舞蹈有10余种,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有:拉粮船、挑经、人灯、跑花车等。建国初期,农村盛行扭秧歌、踩高跷、打腰鼓。1983年后,民间艺术团体多表演跑竹马、划旱船、踩高跷等传统舞蹈。

7、体育

    (1)游泳 鱼台水域广阔,河、湖、坑塘为天然游泳场,当地居民历来有游泳的习惯,每到夏季,游泳活动广泛开展。

    (2)滑冰 深冬,坑塘、河道成为天然滑冰场。全县青少年多以滑冰为游戏。少年儿童喜在冰上推小车、打砬子、跳绳、踢毽子;青年男子爱在冰上骑自行车、摔跤、斗拐玩。

    (3)武术 建国前,不少村庄设拳房、聘拳师,利用农闲练武。较为盛行的武术有五路仙阳掌、大洪拳、水浒拳、华拳、八仙拳、形意拳和七星平拳。1984年,鱼台武术代表队在济宁市武术比赛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986年,马汉仲参加全国民间武术比赛,获国家体委颁发的“雄狮”二等奖。

8、饮食文化

      鱼台人性情质朴,待人以礼,非常好客,这一品德常反映在饮食文化上。如无亲朋,家常饭比较实惠,不太讲究。面食常常是馒头、单饼、窝头。多数人喜喝糊涂、疙瘩汤、清水面条。客人一来,设便筵四盘、六盘或八盘。婚丧嫁娶常设上等宴席,如“八八”“六六”。所谓“八八席”,有糕点、果盘、冷盘、热炒、大菜、小菜、座汤等8式64件,外加2或4个大件。以海参作主菜,称“海参八八”,以鱼翅作主菜,称“鱼翅八八”。“六六”席有糕点、冷盘、热炒、大菜、小菜、座汤等6式36件,外加2个大件。上述宴席均具干、鲜、甜、咸、荤、素等品味。条件差的则设中等宴席。中等宴席有“三滴水”、“十魁”两种。“三滴水”为四冷盘、四热盘、四汤盘3式12件,外加2个大件。“十魁”即十大碗,外加两个大件。这两种宴席的菜肴多为鸡、鱼、肉、蛋,时令蔬菜。各种宴席均讲究色鲜、形奇、味美、高蛋白、高营养。

9、服饰文化

      (1)、服装 清末民初,普通百姓衣料是土纺土织土染的土棉布。男女上衣均有大襟,缀布纽扣,下穿接腰肥裤。女上衣稍长,下扎高腿。30年代,农民衣料仍以土布为主。男装上衣改为对襟,下衣由肥变瘦,一般不扎腿。青年妇女上衣渐短,下衣变瘦,亦不扎腿。城镇妇女渐有穿旗袍者。建国后,衣料多为机织棉布,青年男女渐穿制服(中山服、青年服、列宁服、香港衫)。60年代,穿制服者已很普遍,冬季以穿栽绒毛领短大衣为时尚。 “文革”中,青年男女爱穿绿色军装。稍后又以穿国防服为主。80年代,衣料以化纤布为主,丝绸、毛呢亦渐上市。青年服式多变,紧身上衣,喇叭裤曾风靡一时,茄克衫、西装,牛仔裤相继流行。女装由朴素变艳丽,复趋素雅、款式新颖多样。穿马夹、羊毛衫、羽绒服、脚踩裤者遍及城乡。农村中老年男子仍以穿制服为主,老年妇女穿手工缝制服装者足多。近年来,衣料纯毛、混纺、化纤等均有,款式花色繁多。青年妇女喜穿时装,几乎年年翻新。夏装多穿裙子,长裙、裤裙、超短裙遍及城乡。老年妇女穿长裙、唐装者已不少见。

      (2)、巾帽 民国初年,男子春秋两季时兴戴帽垫,冬季多戴毡帽、线帽。中年妇女戴帽勒子,顶丝织黑手帕,老年妇女顶棉织黑手帕。儿童多戴虎头帽,绣花风帽。30年代。中青年男子戴礼帽、火车头帽。建国初,青年男子戴解放帽,中年妇女顶头巾。60年代,男青年系围巾,女青年围纱巾,老年妇女顶方巾。 “文革”中,青年男女戴军帽,中年男子戴解放帽。80年代,巾帽样式多变,太阳帽、鸭舌帽、学生帽流行。近年来,巾帽款式繁多,青年男女多戴防护帽,老年男子多戴西式礼帽,老年妇女多戴线帽,少年儿童多戴仿武警帽。

      (3)、鞋袜 清末民初,鞋、袜由家庭手工制作。男子穿布袜,单缉睑、双缉睑布鞋。农民田间劳动时穿“搬尖铲鞋”。冬季农民穿芦花编制的木底或苘底草鞋,俗称“毛窝子”。妇女因缠足,穿尖头布鞋,**及新妇鞋面绣花并缀以彩色绒球,儿童则穿绣花虎头鞋。30年代,农民穿“千层底”圆口或剪口布鞋者足多。牛皮底、橡胶底布鞋渐兴。50年代。男女青年穿机织线袜,老年人仍穿手工布袜。60年代,解放鞋、塑料凉鞋普及。手工袜、绣花鞋绝迹。70年代,各式拖鞋、弹力尼龙袜、尖头皮鞋,颇受青年人青睐。80年代,盛行塑料底布鞋、人造革凉鞋、旅游鞋、板式皮鞋、三结头皮鞋,女青年多穿高跟皮凉鞋。近年来,鞋、袜日趋美观大方,青年妇女穿高吊袜、高跟马靴者渐多。

10、居住文化

       建国前贫富悬殊,“地主住的瓦屋楼,穷人住的破草屋”。沿湖不少农民住的是用芦苇夹制的泥巴墙草棚子,多数农家住的是土墙草屋。建国后,改为砖基土墙,缮瓦者极少。70年代,渐有石基土墙瓦屋。80年代以来,农村渐按住房规划建筑。砖瓦结构,正房4间,配房连大门3间。正房建2—3层楼房者日渐增多。旧时,中产之家习惯住三合院、四合院。四合院大致为东、西、南、北屋各3间。北屋为主房,周围有垣墙。留东南门或西南门,留正南门者,内有照壁。三合院缺一所配房。官绅大户将几套四合院连接起来,成“两进”或“三进”院落。60年代中期,农民只建房屋,不建院墙。8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建大门,筑院墙者渐多。

11、宗教文化

       鱼台宗教活动开展较早,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多种。道教源于古代的神仙信仰和方土之术,境内民俗崇尚道教,在诸神中玉皇大帝地位最高,素有“县城隍、村土地、家灶君、户门神”之风。1919年,县有大小道院154处。道士50余人,多为全真教。1943年有道士30人,后相继还俗。至1948年,道教活动告停。佛教北魏时传入县境。全县佛教寺院从唐初至清末,代有兴建,规模较大者有北田寺、栖霞寺、超化寺、东岳庙等。民国时期,境内佛教庙宇以东岳庙为首,由方丈、首座主持教务,管理34处佛寺和教徒120人。1940年后,住寺僧人渐少。1948年8月,僧人还俗,佛教活动停止。伊斯兰教元代传入县境。1761年(清乾隆二十六年),今鱼城始建清真寺。建国前夕,县有回民138户,580余人。至1990年发展到2097人。基督教清末传入县境,1919年有信徒45人。1944年教徒发展至100余人,设聚会点两处。1990年,教徒达7800余人,其中长老2人,牧师37人。天主教清末传入县境。1910年,德国神甫在今鱼城建教堂1处。传教以县城为中心,先后在王鲁、李阁、唐马、谷亭、老砦等地设传教点20余处。至民国初期发展教徒3000余人。1919年,信徒男2000人,女2000人。1986年,全县仍有教徒70余人,但无神职人员。1990年,天主教活动停止。

 

 

 

我要评论(114生活网会员可直接登录,如果还不是114生活网会员,请点击注册新用户!
  • 评论内容:
热门动态更多
联系我们更多
订餐电话:6386666 3112222
订房电话:6368888 3113333
洗浴热线:3114444 3114666
练歌房电话:3114999 311488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x

填写举报信息

提示:请填写您的实名信息,中国114黄页承诺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